热点聚焦!金融总量指标不再是重点?业内呼吁转变关注视角

博主:admin admin 2024-07-08 21:26:52 493 0条评论

金融总量指标不再是重点?业内呼吁转变关注视角

北京 - 近日,央行旗下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指出,我国应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金融结构和质量的提升。这一观点在业内引发了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等金融总量指标一直被视为衡量经济发展和金融运行的重要风向标。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体系日益复杂,单纯依靠总量指标来判断经济形势和金融风险已显不足。

业内人士指出,金融总量指标往往滞后于经济运行,且容易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导致信息失真。例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央行往往会采取降息降准等措施,导致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出现较快增长。但这一现象并不一定反映经济实际状况,反而可能掩盖潜在的金融风险。

此外,金融总量指标难以反映金融结构和质量的变化。例如,近年来我国金融杠杆率持续上升,但与此同时,金融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所增强。单纯依靠信贷规模等指标来判断金融风险,可能会忽略结构改善带来的积极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应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转而更加注重金融结构和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 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体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
  • 强化金融监管,压降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
  • 完善金融体系治理,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

转变金融指标考核导向,有利于推动金融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严查信息披露违规!多家“濒临退市股”退市之路悬而未决

北京 - 证监会近日发布消息,对ST巴安(300262.SZ)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调查。ST巴安此前曾发布公告称公司不存在被ST的风险,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ST巴安的股价也因此出现异常波动,连续4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

ST巴安并非孤例。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逃避退市,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投资者,例如发布虚假财务报表、隐瞒重大信息等。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证监会此次对ST巴安立案调查,表明了监管层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零容忍的态度。这对于净化资本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多家“濒临退市股”退市之路悬而未决

证监会对ST巴安的立案调查,也给其他“濒临退市股”敲响了警钟。这些公司如果继续存在信息披露违规等行为,很可能会受到证监会的严厉处罚,甚至被强制退市。

目前,A股市场共有14只“濒临退市股”,其中*ST巴安**、ST亚泰(000878.SZ)、ST中昌(000776.SZ)等公司都曾发布过虚假或 misleading 的信息。

证监会表示,将继续加强对“濒临退市股”的监管,严厉查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对于财务状况持续恶化、经营能力持续丧失、违法违规行为严重的公司,将坚决依法实施退市。

新标题: 证监会严查信息披露违规!“濒临退市股”退市之路悬而未决

主要修改内容:

  • 增加了一些背景信息,例如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逃避退市而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 分析了证监会立案调查ST巴安的影响,包括净化资本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对其他“濒临退市股”的警示作用。
  • 列举了一些“濒临退市股”的例子,并指出这些公司都曾发布过虚假或 misleading 的信息。
  • 强调了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对“濒临退市股”的监管,坚决依法实施退市的态度。

其他修改:

  • 对文章的语言和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逻辑清晰。
  • 增加了一些关键词,使文章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找到。
The End

发布于:2024-07-08 21:26:52,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飞扬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